亮相现场。 李传有 摄
在亮相现场,红色的灯笼、中国结挂在枝头,喜庆的“福”字点缀树梢,可爱的小兔子玩偶、“2023”氛围装饰、“新年礼物盒”错落有致地摆放在草地上,营造了浓浓的新年氛围。虽是寒冬腊月,气温零下,但天公作美,暖阳洒落,再配上“中国年”特有的元素,让亮相现场喜气洋洋、生机勃勃。奶爸奶妈们抱着一只只大熊猫宝宝走入亮相现场,齐声向全国人民拜年,祝福大家新年快乐,兔年大吉。随后在奶爸奶妈们的照看下,大熊猫宝宝们开始“自由活动”,有的爬上树好奇打量中国结,有的抱着兔子玩偶打滚玩耍,有的推倒新年装置不停嗅闻,也有黏人的宝宝抱着饲养员的大腿撒娇,还有一些“熊孩子”四处乱窜,和奶爸奶妈玩“捉猫”游戏,尽情释放着它们活泼爱玩的天性。大熊猫宝宝们玩得不亦乐乎,奶爸奶妈们也是忙得不亦乐乎。
据介绍,2022年,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共成功繁殖存活8胎13仔。今年6月21日大熊猫“博斯”产下一对双胞胎,拉开产仔季序幕,8月21日野外引种大熊猫“乔乔”顺利产仔为产仔季画下圆满句号。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魏荣平介绍道:“今天亮相的大熊猫宝宝有10只,最大的是“博斯”仔7个月大,最小的是“张卡”仔5个月左右。没有来亮相的3只大熊猫宝宝中,有1只和妈妈一起,喊不出来。另外2只被选作大熊猫野化培训对象,目前和妈妈在核桃坪基地生活。亮相结束后,我们会把大熊猫宝宝送回妈妈身边,让妈妈继续哺育成长。春天即将来临,新一轮大熊猫繁育季又将开始了,让我们一起期待2023年的大熊猫宝宝吧。”
长期以来,大熊猫以憨态可掬的外貌形态、独特的生态习性深受全球人民,特别是小朋友的喜爱,是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。为保护好这一珍贵物种,中国政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启了大熊猫保护之路。通过开展栖息地保护、加强立法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、强化国际国内合作交流等方式,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持续增长,实现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,向世界生动讲述了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故事,为推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据悉,大熊猫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珍稀物种、旗舰物种和明星物种。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将坚持保护、研究并重,在持续巩固和深化大熊猫繁育研究等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,聚力科技攻关、强化技术提升与应用,力争创造出更多成果,为一体推进大熊猫科研、监测和自然教育平台建设,支撑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,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(完)
“湾区春晚”年初一播出 腾格尔潮汕话演绎摇滚英歌****** 中新网广州1月21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《遇兔呈祥大湾区——广东卫视春节晚会》(以下简称“湾区春晚”)将于1月22日(大年初一)在广东卫视播出。 来自中国香港的歌手们,为湾区春晚带来好歌新唱。周柏豪与炎明熹首度合唱,献上一曲《紫荆花盛开》。林峯则演唱了《晚风心里吹》和《大中国》。 ![]() 湾区春晚将目光锁定在潮汕地区一种融合了“戏剧、舞蹈、武术”、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英歌舞,并邀请到有“草原歌王”之称的腾格尔,联手打造摇滚英歌《一身正气》。在提前放出的MV中,腾格尔首次用“腾”式唱腔向潮汕方言发起挑战,汕头市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踏着铿锵鼓点,一展英姿。 在湾区春晚中,提前播出片段并引起关注的还有国风节目《锦鲤戏莲》。“莲叶何田田”“鱼戏莲叶间”……从课本诗词生发出的古典意象有多美?也许能在今年湾区春晚找到答案:水面上,中国杂技团的“玲珑五美”组合做出了首次水上蹬伞的大胆尝试;水面下,舞者何灏浩化作锦鲤,携莲伞于水底翩跹起舞。 ![]() 今年湾区春晚的戏曲节目《梦梨园》,不仅汇聚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“梅花奖”的获得者曾小敏、林燕云,还有黄丽华、蔡桂宁等名角,广东四大剧种“粤剧、潮剧、汉剧、雷剧”同台。剧目演绎的舞台从实景迁至虚拟空间,在XR虚拟技术全程助力打造下,梨园卷轴铺展开来,潮州广济桥立于碧波之上,林燕云化身潮剧唱段中的“李商隐”,歌于青绿山水间;蔡桂宁化身雷剧唱段中的“辛弃疾”,醉里挑灯看剑,豪气干云;黄丽华化身汉剧唱段中的“杨门女将”,虚拟的戏曲盔头舞台别具匠心;压轴登场的曾小敏则化身粤剧唱段中的“杨门女将”,刀马旦巾帼不让须眉。 此外,跨界音乐家吴彤领衔青春乐手和百人古筝团,鸣奏岭南名曲《彩云追月》;歌手阿云嘎演唱歌曲《如愿》时,舞台幻化作繁茂丛林。(完)
|